
“远看叫花子,近看‘破烂王’,定睛一看原来是农技人员。” 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国华笑着说道,以前农业科技工作者背着“蛇皮袋”在田间地头做实验,让人们误以为是叫花子、捡废品的。“近年来,农业科技工作者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李国华说,工作环境、科研条件变了,但是“情怀”一直没变。
李国华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深耕柑橘等果树良种良法的引进试验、栽培选育、示范推广工作。“农业科研的一大特点就是需要漫长的等待。培植实验都是从选种、浇水、施肥、除虫等环节一步一步去做。”身兼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梅州沙田柚综合试验站站长的李国华自豪地说,从业20多年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见证了梅州农业科技的巨变。“全国有2个国家级柚类综合试验站,其中1个在梅州。”李国介绍说,近三年来,试验站积极开展黄龙病绿色防控与栽培新模式研发与示范,建设5个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示范基地、4个柚黑点病综合防控技术示范试验点、30亩柑橘无病毒苗繁育基地······为梅州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不管是国家试验站还是省市项目,搞农业就是要把心沉下来,扎根在梅州这片热土里。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不能当官,不能求利,成就感就在于农业科研领域做出成绩,得到行业和百姓认可。”李国华经常告诫青年科技工作者,脚踏实地,用行动去践行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