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绣花针轻盈漂浮于水面,科学的神奇与安全的智慧在这里碰撞!3月2日上午,由平远县科协指导、平远县图书馆主办、徐振兴名师工作室承办的2025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水面浮针》在县图书馆四楼培训厅火热开展。50余名5至14岁的“小科学家”与家长齐聚一堂,在动手实践中探索科学奥秘,学习安全自护技能,上演了一场“脑力与细心”的双重挑战。
“魔法实验”揭秘科学力量,工具巧用激发创新思维
活动伊始,徐振兴老师化身“科学魔法师”,用一根绣花针、一杯清水和几件生活小工具,带领孩子们走进表面张力的奇妙世界。“纸巾铺底、筷子轻放,水的‘皮肤’能托起针尖!”徐老师一边演示,一边用趣味比喻讲解原理。当滴入洗洁精后,水面“魔力”瞬间消失,针尖悄然下沉,孩子们瞪大双眼,惊叹声此起彼伏。实验环节中,“小科学家”们轮番上阵。有人屏息凝神,用镊子将针轻放水面;有人另辟蹊径,用回形针搭出“浮桥”。每当针尖稳稳“躺”在水面,现场便爆发出热烈掌声。现场一位小参与者兴奋地说:“我试了三次才成功,原来科学就像解谜一样有趣!”
安全课堂嵌入科学实践:让危险“浮”不起来
科学探索离不开安全护航。徐振兴老师特别在实验中融入防灾减灾知识:“实验要‘轻拿轻放’,就像处理危险时要‘冷静应对’。”他现场模拟针尖扎伤场景,教授孩子们如何用清水冲洗伤口、正确包扎,并强调“小伤口自己处理,大问题速找医生”。家长们纷纷点赞:“既学了科学,又懂了急救,一举两得!”
活动尾声,徐老师总结道:“科技创新不仅是动手能力,更是从容心态和风险意识的培养。今天的‘水面浮针’,托起的是科学梦想,沉淀的是安全智慧。”
这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是平远县科普创新发展试点项目之一,不仅让青少年感受到“科学就在指尖”,更将安全教育的种子播撒进他们心中。主办方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出融合创新与实用的科普活动,为孩子们筑起通往科学殿堂的安全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