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以来,梅县区科协积极落实省科协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在市科协的精心指导下,深入实施社区科普创新、科普产业探索、科普志愿服务等项目,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效,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社区和谐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一、社区科普创新引领新风尚
在大新城社区,一场科普创新的风暴正悄然兴起。该社区勇于探索,成功将科学知识普及与社区发展紧密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科普新模式。通过引进5件互动性强的科普展品,不仅覆盖了物理学、生物学等多个科学领域,还充分满足了不同年龄层居民的学习需求。2023年共举办了14场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包括深受欢迎的“科学小实验公益课堂”6期及8场科普志愿服务活动,直接惠及居民超过2000人次。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社区还组建并运营了两支由约50名志愿者组成的科普志愿服务队,为科普活动的持续开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显著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科普热情。
二、科普产业化探索结硕果
梅州哆梦创客科普教育基地作为科普产业化的典范,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其充分利用省科协基层科普行动专项经费15万元,购置了一套全新的科普大屏(液晶电视)并正式投入使用,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科普知识获取平台。同时,基地加强校企合作,通过购买技术、专家咨询等服务,加快产学研进程。加强与科技辅导员的沟通合作,成功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科普工作者加入科普志愿服务队,队伍规模已扩大至21人,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000小时,为青少年及社区居民提供了高质量的科普服务。此外,基地还成功举办了近20场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吸引了上万名群众参与,有效提升了公众的科学素养。此外,通过发布6期以上科普知识宣讲视频,基地进一步扩大了科普的影响力,为偏远山区的青少年提供了宝贵的线上学习资源。
三、科普志愿服务遍地开花
梅县区科协充分发挥科学普及志愿服务队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托科学馆、创客基地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心等阵地,常态化开展了一系列科普品牌活动。从全国科普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到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到暑期公益课堂、校园科技节、每月科学小实验等特色活动,全年共举办各类科普活动约15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些活动不仅帮助青少年树立了科学思想、培养了科学精神,还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浓厚兴趣,有效提升了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未来,梅县区科协将继续秉承创新精神,深化科普工作内涵,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技强国梦想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