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缺乏病指由于营养素不足而在临床上引起各种表现的疾病,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指的是蛋白质能量缺乏。营养不良是营养素缺乏、过多或不平衡的总称。
临床上的营养缺乏病主要是蛋白质能量缺乏,大多数是继发性,无机盐、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缺乏可同时存在,但常常由于蛋白质能量缺乏而被掩盖。如果蛋白质和能量缺乏得到纠正,而忽略了微量营养素的补充,则明显的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症状即可迅速表现出来。
营养缺乏病的病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病因指单纯摄入不足,继发性病因指由于其他疾病过程而引起的营养素不足,除摄入不足外,还包括消化、吸收、利用、需要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上所见到的各种营养素缺乏绝大多数成为疾病过程的综合表现的一部分。
营养缺乏病的发病过程是缓慢的,按其程度和时间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其病程变化则经历了储存不足、生化病变、功能变化和形态改变四个阶段。到了形态改变阶段,往往会形成一些不可逆的病变,从而使病程再进一步恶化,在功能变化阶段以前,患者主诉或体检不易发现明显的异常,因此属于亚临床缺乏。通过实验室手段可以对营养缺乏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所谓生化病变也从营养素及其代谢物在生理体液中含量变化发展到包括生化功能反应在内的变化。由于营养素的生化功能不断被发现,因此亚临床缺乏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影响已超出营养缺乏病本身的范畴,而扩大到了其它疾病的辅助治疗方面。
营养缺乏病的临床表现与人体对营养需要量的适应性有关。长期处于低营养供给水平,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可产生适应性,即可以降低其最低需要量和延迟缺乏症状的出现。反之,如长期处于高营养供给水平,则一旦降低,要来达到最低需要量之下,亦易出现缺乏。
营养缺乏病的表现有生长发育不良、代谢调节异常、抗感染能力下降、组织再生和恢复延缓、并发症较易发生,临床病人会出现住院时间延长,增加高手术风险,医疗费用增加等。
营养缺乏病的治疗通则:
1.营养缺乏病的治疗应针对病因,继发性缺乏应注意主要病因的治疗,原发性缺乏也要考虑住院影响摄入不足的因素,为补充食物或营养素创造条件。营养治疗要成为整体治疗方案的组成部分,与其它治疗措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补充。
2.营养缺乏病治疗所采用的补充剂量要适宜。不必要使用过高的治疗量或维持量。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病人,要区别对待,最好是根据临床症状和生化检查结果来决定。
3.营养缺乏病治疗时不能只考虑主要缺乏的营养素,而应全面从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考虑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患者恢复到具有营养状况的健康水平。例如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治疗,除补充蛋白质外,还应相应补充能量和维生素,否则蛋白质不能有效地利用。
4.营养缺乏病的治疗应循序渐进,不宜突然用高能量高蛋白膳食治疗重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因机体长期缺乏之后,胃肠道和其它器官的功能都处在萎缩和减低状态不能适应一时的超负荷。
5.营养缺乏病的治疗一般应充分利用食物,配制适合于疾病的治疗膳食,如营养液。
6.营养缺乏病的治疗一般需坚持一段时间,因见效不可能非常迅速,效果应以患者营养状况的全面恢复,临床与亚临床症候消失、抵抗能力增强等实现指标为依据。
中药应用
1.健脾化积
营养不足得一个主要因素是胃肠功能弱或障碍,针对这个病因,中药健脾化积方一定要运用,应在3-5年内坚持服用,祈望服用几个星期、几个月就能起很好的疗效是不可能的。
2.补充正气
参枣茶等可补充正气的中药可以经常或坚持服用,人参中的人参甙、红枣中的多糖可以被心肌利用,对提高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很好的作用。
肠内营养制剂简介
1.百普素 / 百普力
适用于胃肠道功能有损失,而不能或不愿进食足够数量的常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要的应进行肠内营养的病人。
2.能全力 / 能全素
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或部分胃肠道功能,而不能或不愿进食足够数量的常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要的应进行肠内营养的病人。
3.瑞代
适用于糖尿病患者有下列症状:咀嚼和吞咽障碍、食道梗阻、中风后意识丧失、(恶病质、厌食、或疾病康复期)、糖尿病合并营养不良。
6.瑞能
适用于癌症患者有恶病质、厌食、咀嚼和吞咽障碍、食道梗阻等。
特点:低碳水化物、高能量密度、高蛋白质比例。
7.术能
清饮料:清饮料及各种无渣果汁。
术前2小时:口服碳水化合物溶液可以防止脱水、提高循环稳定性、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同时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术后4小时:手术影响胃肠功能的需要胃肠功能恢复后饮用,不影响胃肠功能的麻醉完全清醒后即可饮用。
组件
1.谷氨酰胺
2.中链脂肪酸(MCT)
3.膳食纤维
4.乳酸菌(益生菌)
5.乳钙
6.乳清蛋白
(各种组件应在临床营养医师指导下使用)
供稿:梅州市中医医院营养科 黄晏国主任